banner
粥粥

质数人生

Prime Life

人生是一場積累遊戲

CleanShot-20250115-1804-iggr5ExK

我的博客和公众号名为「質數人生」,這個名字的靈感來源於數學中的質數。

質數的定義簡潔而深刻:在大於 1 的自然數中,除了 1 和它本身外,沒有其他因數的數。這種獨一無二的特性,恰如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據人口統計學家估算,從古至今地球上大約出現過 1060 億人。儘管人類有著相似的社會屬性和共通的情感體驗,但在如此龐大的數字面前,我們仍可自信地說,每個個體依然是獨一無二的。

但人類社會並沒有因為這麼多的獨特個體而變得四分五裂,正相反,當我們表述社會問題時,複雜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大多數人的一生,往往遵循一些簡單而恆定的規律。

我偶爾會寫一些討論人生的話題,更多的,是把自己當作方法,去實踐對人生的探索。我未曾懷揣影響眾人的宏大願景,即便曾經有過,也在人生接踵而至的挫敗中逐漸消磨殆盡。

但有人說,用一棵樹去晃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去推動一朵雲。我被晃動了,於是儘管話題的討論有限,我仍會寫下這些,我猜想總會有人在不同的人生話題下,找到相似的感受。倘若也有人被晃動,想來也是蠻不錯的緣分。

一生是一場積累遊戲#

知名媒體人何加鹽分享過這樣一個觀點,大體意思是說,如果把世界運行比喻成遊戲,那麼主要可以分為兩種遊戲,一種是積累型遊戲,一種是排序型遊戲。

  • 積累型遊戲:目標是積累得更多,玩這個遊戲的痛苦和失敗源於積累的不夠多;
  • 排序型遊戲:目標是在所有人裡面排得靠前,玩這個遊戲的痛苦和失敗源於排名靠後。

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將生活現象見的事物套入到這樣的遊戲中去,比如商業是很典型的積累型遊戲,而官場則是排序型遊戲。

很多時候,我們還會看到這兩種類型的二合一,比如學習本該是積累型遊戲,目標是積累越來越多的知識,而高考卻是排序型遊戲,這就使得各個階段的學習都有了明顯的排序特徵,對一個孩子來說,高興的往往不是知識測驗中考了 90 分,而是考到了年級的第多少名。

由於知識是隱性的,即使分數排名的方式多年來被廣為詬病不足以準確反映學習的全部,但因為它簡單,有效,因此一直被廣泛使用。

體育比賽也類似。人們往往只會記住冠軍,卻會忽略所有運動員相比於常人所付出的努力與汗水。近期熱播的《魷魚遊戲 2》則這兩種遊戲類型進行了極端融合,我認為它更偏向於排序遊戲,只是排序的獎勵是贏家通吃掉淘汰玩家的所有積累,而劇集裡也展現了排序遊戲的另一個殘酷面,那就是不斷會有人通過向對方搞破壞,降低對方的排序,來達到提升自己排序的目的。

我們常常會混淆自己在玩的究竟是什麼遊戲,導致因為不同的目標而感到痛苦和挫敗。

在我看來,人的一生只能是一場積累遊戲。不論是健康,知識,財富,即便人們往往會用排名來代表這些。除非你能夠確認自己極其強大,能夠在排序型遊戲中始終佔據優勢位置,不然排序最終只會帶來痛苦。

另外,在確定了人生選擇是玩一場積累型遊戲後,就應當按照積累型遊戲的規則和目標來玩,在心裡摒棄排序型遊戲的影響,比如自己悶聲發財就好,不與他人爭高下。

我最近練習瑜伽,就有這種明顯積累的感覺。我明確知道,就算我再怎麼練,也不可能超過某個博主或教練,可超越別人並不是我的目的。

當自己感受到,以前彎腰手拉到小腿都費勁,到現在能保持拉到小腿,我再練練到腳踝也不成問題,如果長期保持,到天暖和時,大概手掌就能貼到地面了。這種不斷進步的積累,讓運動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也讓這場人生遊戲不僅僅是為了贏這個目的。

每一份積累都應該給你帶來快樂,而不應該在與別人的對比中給你帶來痛苦。如果你覺得痛苦難受,可以考慮一下是不是把應該是積累型的遊戲,玩成了排序型遊戲。

Mac 軟體推薦#

推薦一款 Mac 端的 Markdown 編輯器:MarkEdit,從名字不難看出這款應用對標了 Mac 系統默認的 TextEdit,但更專注於 Markdown 格式。

MarkEdit

即便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優秀的跨平台 Markdown 編輯器,我還是推薦 Mac 的用戶可以嘗試一下它。特別是已經在嘗試過眾多款編輯器之後,需要一款簡單編輯 Markdown 文檔的工具時。你可以讀一讀開發者自己寫的推薦理由為什麼選擇 MarkEdit,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使用感受。

我從 2023 年開始,就開始有意將原本存儲在雲平台上的內容轉存至本地,起因是我想嘗試基於操作系統層面的文件操作,降低對平台和應用的依賴,語雀和阿里雲的兩次網絡故障加深了我這樣做的決心。

基於常規系統文件格式在各個操作系統間切換而不必擔心格式兼容問題,Markdown 在文檔筆記方面幫我了大忙。但使用過程中我一直有個痛點。

市面上流行的 Markdown 編輯器大都很重,有時是功能強大導致的重,比如 iA Writer 甚至是 VS Code,有時則因為存儲了過多內容而變得重,比如我所使用的 Obsidian。而真實的使用場景是,自己一天通常只會在某幾個文檔中頻繁記錄,而這些「重器」在面對這個場景時就成了打蚊的高射炮。

MarkEdit 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你只需將 md 文檔的默認打開方式改為 MarkEdit 即可使用,相信我,你會被其中眾多細節驚喜到並切實感覺到,你可以完全相信,這是一款開發者自己都在用的編輯器,這對做一款產品來說還挺重要的。

我還十分贊同它的開發哲學:

Dont`do everything, do enough things the correct way.
不用什麼都做,用正確的方式做足夠多的事。

當然,你可以選擇它的理由包含但不限於:

  • 僅 3MB 安裝包的小巧體積,不過多佔用系統資源
  • 極為快速的啟動速度
  • 輕鬆應對 10MB + 的大文件
  • 完全本地化的數據管理
  • 實時語法高亮 + 智能補全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