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粥粥

质数人生

Prime Life

191231-寫於即將結束的2010年代

寫於即將結束的 2010 年代,未來終將越來越好#

時光的逝去總不免讓人感傷,不同於往年,今天想對 2010-2019 年做一個階段的總結。
我們常常會感嘆說人生能有幾個十年,恰好 20 世紀 90 年代出生的自己目前為止已經歷了三個,多少有了一些淺薄的經歷來聊聊人生。

更巧的是,2019 年 12 月 31 日,是我 29 歲的生日。對過去十年作一番回顧,想來也是一份不錯的生日禮物。

  

我經歷的兩次畢業#

時間回到 2010 年,那是這個年代的開始。數據統計稱,那一年有超過 940 萬名考生報名參加全國高考。
高考煉獄區的我成績並不算理想,苦於對高三生活的恐懼,沒有選擇復讀再搏一搏。

為了填補人生中最長的法定假期,我去了一家超市的水果攤部賣水果,奈何又吃不了體力勞動的苦,做了兩周辭職,後又尋得一份遊戲代練的工作。

代練其實是份十分無聊的工作,再有趣的遊戲當像機械般無數重複後都會產生倦怠。我那時的老闆建議我看電視劇消磨時間。是的,相比賣水果,這個工作不但可以一直坐著,還可以一直看電視劇。於是在那個夏天,我以平均每天三部電影,兩天一部電視劇的速度,把上學時沒來得及看的影視劇都補了個遍。以至於結算工資要離開時,有種我應該倒找老闆錢的錯覺。

緊接著報考,像那年看過的一部名叫《蝴蝶效應》的電影一樣。成績不理想的蝴蝶效應,導致在填報志願時刻意選擇了招收人數比較多但自己興趣並不高的商學院,只求平安錄取。而平安錄取的代價則是,整個大學期間都沒能讓自己喜歡上所選的專業,最後,除了努力上進,我選擇了無數種消磨時光的方法來度過大學四年,那是後話。

再後來大家陸續收到錄取消息,一茬一茬的聚會。我朋友不是很多,加上一個月沒日沒夜的代練幾乎沒有什麼社交活動,有很多次我都並沒有參加,現在想起那些聚會中的一些人可能不會再度相見,不免有些遺憾。

聊以慰藉的是我的 E63 手機上,最後有關高三的照片是高考前和所有同班同學的合影,二人合照那種。我記不得那時手機的主打像素是多高,內存有多大,也想不出是為了避免遺憾還是別的什麼原因,總之拍了很多,傳到了當時的 QQ 空間裡,竟成了最不後悔的選擇。

等待開學的時光裡,我幾乎都呆在家中的店裡看電影,物業上的保安比我沒大幾歲,偶爾也湊過來看一會兒。我那時對電影勉強看懂明線,保安大哥則是不顧上下劇情和我的觀感一頓胡說。後來我跟老爹說到這事,覺得沒上過學連電影都看不懂好可悲。老爹卻說,不要因為你多讀了幾天書就高人一等,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經歷和感受也會不一樣,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話,我到這些年才終於理解。

後來就是 4 年有趣卻很無聊的大學時光,科技生活的發展真真是日新月異,轉眼到 2014 年,當看到身邊比自己還不上進的同學都陸續找到工作時,才真正意識到畢業真的來了。那一年,一起來的還有支持剛剛支持 4G 的 iPhone5S。

省略一千字找工作的經歷後,便有了某種意義上第一份「正經」工作,我用朝九晚五有雙休,內容單調工資低來形容它,特別貼切。

由於硬著頭皮跟家裡說畢業了不需要一丁點經濟援助。為了彌補工資低這個致命缺點,我又自發的在工作之餘幹起了高中畢業時的老本行。得益於經濟的發展,不過四年時間,代練的所得有時竟比主業還要多,兩項收入掺合起來,勉強立足了。

前面說過,代練這工作極為無聊,再加上本職工作的單一重複,在以社會人的身份,從事了半年多的社會生產活動後的某個凌晨,失眠的我不禁向自己發出了許三多式的靈魂拷問,難道我就要這樣去過我的一生了?我有沒有什麼可以做的「有意義的事」呢?

答案是真的沒有。每天除了睡覺,就是在消磨時間等睡覺。

為了擺脫這種沒什麼意義的忙,我開始要求自己寫日記。初衷也很簡單,既然不知道做什麼有意義,就把每天做的事記下來吧。起初沒啥寫,就寫今天玩遊戲的經歷,賺了多少錢,明天能不能賺到,未來一周有哪些遊戲活動要參加,等等等等。久而久之,就成了每天少不了的習慣。

這樣的生活直到 2015 年初,我在老爹的「強烈建議」下離開了學習生活五年的濟南。

回想起來,那真是休閒且放鬆的五年,但悲觀點來看,同時又是被失去的五年,在那五年裡,我幾乎沒有做出過任何可以讓自己感到自豪的事,更談不上有什麼強烈的幸福感,一切的轉機,大概是從回到老家以後開始的。

繼續省略 2000 字的找工作經歷,時光一恍而過,沒成想就已經在回老家找的第一份工作的單位供職了四年。有意思的是,在變化飛快的互聯網行業,這四年更像是在上大學。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被刷新,而我也開始有了可以產生自豪感的事情,有感興趣去學的新技能,也有學會後應用在生活裡的成就感,我很欣喜,那个幾年前苦尋不可得的「有意義的事」,似乎被找到了。

恍惚間,很感謝多年前那個失眠的晚上,也很感謝高三畢業的那個夏天,允許我可以一口氣看完一整部叫《士兵突擊》電視劇的那份工作。我已經記不得裡面都演了什麼,卻清晰得記起許三多說,做「有意義的事兒」。給這樣一個寬泛又滿是雞湯感的定義做總結,自然就想到了奧斯特洛夫斯基那句: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我自然是沒有為了解放人類而鬥爭這樣的氣魄與目標,但我覺得能把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這事兒做好,也挺了不起的。

即使沒有可以大書特書的走運經歷,也仍覺得自己是個運氣還算不錯的人。這十年裡,我居然可以有一大半的時間享受歡聲笑語,隨意「糟蹋人生」。在大是大非的人生問題上,也總會有人能在關鍵時刻出來引導我一下,還能幸運得在最後的幾年,找到讓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

後記#

曾經後悔如果最初的五年可以好好利用,是不是現在會更好呢?現實的答案很遺憾是不會。有些事仿佛是注定要去經歷才會想明白,假設一切回到最初,或許會是個完全不同的十年,但最初那一年的我沒有怎麼做,就算同樣的情況再回到當年,也依然不可能會那樣做。

真實世界裡,當然沒有一個自稱平行宇宙裡的另一個自己會坐著時光穿梭機過來,告訴我未來會發生什麼,而自己又應當如何應對。

2015 年,下班的路上,順路同行的同事說,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在這個城市裡擁有自己的房子。我不知該怎麼回答,只是當時覺得市區均價漲到一萬似乎是很遠的事,等等沒啥。沒有平行世界裡的另一個我過來說,呆瓜,利率那麼低,早點買房啊。

2016 年,跟朋友自嘲單身已經超過了多少多少天。沒有平行世界裡的另一個我過來說,別著急,兩年後誰誰誰會做一個夢,她會夢到你和她的閨蜜走到了一起,等她夢醒時,會介紹你們倆認識,而她介紹的那個人,以後就會成為你的妻子。

2017 年,不想上班,請假癱在住處睡懶覺。沒有平行世界裡的另一個我過來說,快起來,趕在下午六點前回家,在老爹準備去單位值班前,攔住他,讓他不要走那條已經走了十幾年的路去單位,會有車衝出來。

永遠也不會有的。

這 10 年有過太多的結果與選擇,有過太多的不甘與後悔,也有過太多的感想與頓悟。
最開始,覺得賦予事情意義,可以既讓自己心安理得去自我滿足,而現在又覺得,找尋意義本身也同樣有趣。即便到最後,你發現你要找的意義根本不存在,或是你所認為的意義對別人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也沒什麼關係。

不過是不同的人生罷了。

但世界總歸會在找尋的過程中,在變得越來越好吧,
每每想到自己可以很幸運的再去經歷下幾個十年。
便開始對即將到來的 2020 年,無比期待。

再祝自己 29 歲快樂,祝各位平安喜樂。
就先寫到這裡吧。

離岸之舟
於 2019 年 12 月 31 日夜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